访谈杨晓升文学给了我充实幸福的人生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zdxbdf/

北京文学1周前

杨晓升:文学给了我充实幸福的人生▏《长江丛刊》文学评论(作家观点)

以下文章来源于长江丛刊,作者杨晓升舒晋瑜

杨晓升

杨晓升,男,年生,广东揭阳市人,现居北京。曾任《北京文学》社长兼执行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失独,中国家庭之痛》等各类作品近三百万字。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身不由己》《日出日落》《寻找叶丽雅》等。曾获徐迟报告文学奖、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全国优秀中短篇报告文学奖、浩然文学奖等奖项。

舒晋瑜

舒晋瑜,生于山西霍州。祖籍山东博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中国作协会员。自年供职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中华读书报》,总编辑助理。著有《说吧,从头说起——舒晋瑜文学访谈录》《以笔为旗——军旅作家访谈录》《深度对话茅奖作家》。

文学给了我充实幸福的人生

——《北京文学》原社长杨晓升访谈录

杨晓升(受访者)舒晋瑜

一、关于写作

Q舒晋瑜:从20世纪80年代到《中国青年》杂志,您就开始从事报告文学创作,很好奇您是生物系毕业,怎么会从事写作?

杨晓升:上大学生物系,对我来说完全是阴差阳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误会。无论是上小学还是上中学,我的成绩在学校里属优秀行列,文理科也很均衡,语文成绩好数理化成绩也不错。高考是时候是年前后,那时候文革结束不久,提到“从文”,无论老师还是家人都还后怕,因为文革期间受迫害的文人最多。与此同时,“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口号家喻户晓,而我数理化成绩又还不差,家长和学校老师都不主张我学文。于是我稀里糊涂报考了理科,考出的成绩却不好不坏,虽然分数已经高出重点线十几分,却未被我所报志愿的学校录取,因了志愿栏中最后填写的“服从分配”,早早被非我志愿填报的学校和专业录取。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容许我再复读一年,我只好服从分配上了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宗旨,我总算完成了四年的大学学业。

回过头看,上师范因为是免学费和食宿,减轻了家里的负担,综合性的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对我能力、视野、兴趣和未来个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沃土。在学习专业课之余,我在图书馆自由徜徉,广泛涉猎,在课余阅读中文学兴趣和写作训练得以强化与发展,终因参加学校文学社团并在大学文学杂志发表过一些习作,毕业时被提前选调、分配至团中央机关刊《中国青年》杂志当编辑和记者。生物专业的学习于我的事业发展来说看似“走了弯路”,实则“曲径通幽”,歪打正着。假若当初我非学生物而学中文,哪怕是上北大中文系,我毕业后都不一定能分配到北京、而且是在当时期刊界正如日中天的《中国青年》杂志工作。何况生物学专业的学习,让我从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体悟、认识我们身外的大千世界和生灵万物,这对我的思维方式、方法和看待事物的态度,毫无疑问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帮助。

Q舒晋瑜:早期在《中国青年》杂志时的作品,就显示出您敏锐勤勉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那时的创作是怎样的情况?

杨晓升:我到《中国青年》杂志工作,那时候《中国青年》如日中天,是为因为一场由北京青年工人“潘晓”寄给编辑部的一封“人生的路为何越走越窄”的信,引发的人生大讨论风靡全国,使杂志发行量高居全国期刊之首,达到期发数余万份。作为引领全国青年思潮和文化时尚的刊物,那时候《中国青年》编辑部人才济济,思想解放,思维活跃,充满团结协作、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我正是在这样的氛围和背景下加入《中国青年》编辑团队的,而且一干就是16年。

这16年是我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全面锻炼和全面提升的时期。这16年,我先后受组织派遣参加当时由胡耀邦总书记亲自倡导的首届中央讲师团,赴山西雁北教育学院支教一年,返京后先后担任过编辑、记者、文化版和社会版主编,采访了大量年轻的人和年轻的事,更多的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zchengshan.com/lyzn/135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